11月4日,上海纪录片学院(法治宣传教育学院)2025年“新生讲座”第一期在信教楼309教室顺利开展。本次讲座围绕“媒介融合视域下微短剧的产业演进与价值重构”这一前沿主题,吸引了众多大一新生积极参与,主讲人为上海纪录片学院(法治宣传教育学院)副院长邢虹文教授。
讲座伊始,邢虹文阐述了本次新生学业指导课的核心目标,即帮助大一新生初步了解所学专业的基本框架与发展前景,引导大家尽快融入大学学习氛围,建立专业认知与学术兴趣。随后,她围绕微短剧在媒介融合背景下的发展脉络与未来走向展开了深入剖析。

邢虹文指出,微短剧的迅速崛起,离不开通信技术的持续革新,尤其是5G网络的普及与移动终端设备的广泛使用,极大地推动了短视频内容的制作与传播。她通过一系列详实的数据展示了微短剧市场的蓬勃发展态势:从2024年至2027年,微短剧的市场规模预计将从505亿元增长至856.5亿元,用户规模亦呈现持续扩大的趋势。这些数据不仅凸显了微短剧所蕴含的巨大经济潜力,也反映出其在当代传播格局中的独特地位。
在分析微短剧的商业模式时,邢虹文系统梳理了IAP(用户付费解锁剧集)、IAD(品牌定制植入)以及IAAP(用户选择付费或观看广告解锁内容)等几种主流模式,并分别结合抖音小程序剧、完美世界品牌剧、快手短剧激励计划等典型案例进行阐释,使同学们对微短剧的盈利机制与运营逻辑有了更为直观的理解。


此外,邢虹文还从内容创作的角度,剖析了微短剧如何通过快节奏叙事、强情节设置与情感共鸣吸引观众,并进一步探讨了微短剧在文旅推广、科普传播、非遗保护等社会领域的应用潜力。她强调,微短剧不仅是文化消费的新形态,更逐渐成为连接媒介技术、文化产业与社会价值的重要载体。
在讲座的尾声,邢虹文鼓励在场同学积极关注行业动态,结合纪录片与法治宣传的专业背景,勇于尝试微短剧的创作与实践,探索其在新场景、新领域中的跨界融合与创新路径。她寄语新生,要善用所学,以专业视角参与内容生产,为影视行业的多元发展贡献智慧与力量。
同学们纷纷表示,通过此次学习,不仅对微短剧这一新兴业态有了更全面的认识,也对未来专业方向的选择与个人成长路径有了更清晰的思考。据悉,上海纪录片学院(法治宣传教育学院)将继续推出系列新生讲座,持续助力新生融入大学生活、拓展学术视野。
源|上海纪录片学院(法治宣传教育学院)
